沿海地区一些制鞋企业“西进”大军的脚步,在2008年显得更为频密。而努力承接产业转移的西部与东南沿海,因“一双鞋”联接得更加紧密。
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重重重压之下,“西进”是几乎在零利润边缘挣扎的鞋企开辟出的一条新路径。
要命的成本
众多鞋企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体会“成本革命”的切身之痛。
“如今谈及成本,不再是关系利润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的问题。”一位前来参加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鞋业博览会的鞋企老板道出他们正面临的生死大考。
奥康鞋业制造有限公司今年专门成立了“成本小组”,目标就是对成本控制进一步细化。最终,公司采取了原材料量化使用、人力资源整合和办公、生活小区的能源节约等措施,努力从每个环节压缩成本。奥康生产部经理樊曼告诉《财经时报》,“今年的制鞋整体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0%,而皮鞋零售价格却没有上涨,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往年的这个时候,中国鞋都温州瓯海工业区应该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情景,但今年这里明显冷清许多。
“其实企业不是没有单子做,而是有单不敢接,一般接单都是提前几个月或是半年,因为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去年签的合同还是7元多,现在就是6元多,搞不好赔得一塌糊涂,只能接些近期的单子。”温州某鞋企业张经理告诉记者。“企业的整体成本比去年上涨了26%左右,其中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仅员工工资这块就增加200万元左右,其他大部分成本就是原材料、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等。现在很多制鞋企业基本都在苦苦维持,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晋江茂泰橡塑厂的一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橡胶的成本在14000元/吨至16000元/吨的区间波动。虽然波动范围只是2000元/吨,但这对已经利润很低的制鞋企业影响却很大。”
“成本上涨的太快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已经非常弱,只要出现一点意外,企业就有关门的可能,因此企业做单都小心翼翼。”这位入行20多年的鞋企老板,不愿面对昔日辉煌的鞋业走向没落的现实。
有资料显示,仅温州瓯海区就有将近1/3的中小鞋企倒闭或者惨淡经营;还有1/3的鞋企保本经营,另1/3也仅有微薄利润。
西部投资洼地
制鞋业,对东部沿海来说已成鸡肋,但中西部城市却把它看成是香饽饽。制鞋业不但能带来庞大的就业人群,而且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四川、重庆等地官员察觉到这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不断游走东南沿海地区,“东鞋西移”的脚步声越来越急促。
今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主动出击,到东部沿海城市招商引资。
5年前的重庆璧山县还是一片荒山,现在却已厂房林立,“中国西部鞋都”已初具规模。
璧山县副县长朱朝阳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璧山县共有鞋企1300多家,年产皮鞋6000多万双,年产值达45.7亿元,预计在3至5年内,年产量将突破1亿双,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中国西部鞋都的成功运作以及西部鞋业的繁荣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归功于西部的成本优势。”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分析道。对于目前单纯依靠成本生存的中国鞋业来讲,西部具有绝对的土地、能源、交通运输、劳动力等优势。据估算,与东部沿海相比,在重庆璧山每生产一双鞋企业可节省20%的成本。
四川佳汇物流公司负责人李昆告诉《财经时报》:“重庆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以及长江黄金水道低成本物流的优势。西部企业出口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20%,而水路运输的费用仅为公路的一半、铁路的1/3.”
据悉,重庆寸滩保税港区已进入申报阶段。保税区建立后,外贸出口产品不用再到上海报关出口,直接从重庆走水路,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告诉记者,西部地区畜牧业发达,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牛羊猪等生皮资源,长期以来这些生皮被长途运输到东部沿海地区加工成皮革,再输送给东部的皮鞋生产企业。这种“皮在西、鞋在东”所导致的成本,“东鞋西移”之后则完全不存在了。
西进运动
5月18日,一直将工厂设在广东及浙江等东部地区的巴西鞋业巨头派诺蒙公司也走进了重庆璧山县。此次投资1.6亿元建了8条国际标准制鞋生产线,计划年产鞋450万双左右,东莞多家为派诺蒙配套加工的鞋厂也随之迁移至此。
璧山县副县长朱朝阳介绍,除了派诺蒙公司外,璧山目前还与8家一直在东部投资的台资企业商谈,这些台资鞋企年产量在500万双以上。进驻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的企业,除享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外,当地政府还专门为一些知名的规模企业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对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虽然在西部的物流成本比东部高,但把用地、用工等成本加起来,西部综合成本还是比东部低。
“1985年中国生产鞋子16亿双,1995年达到了57亿双,2006年达到了90亿双,鞋子生产数量不断被刷新,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和最大鞋类出口国。”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在谈到制鞋企业的发展时说,“制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鞋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
“奥康之所以选择璧山,应该是顺应了中国鞋业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迎接来自国内国际竞争战略性调整的结果。”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告诉《财经时报》。
目前由于外贸受阻,不少鞋企纷纷转内销。据了解,东莞鞋业的三大巨头裕元、兴昂、华坚,目前都在雄心勃勃地创立自己的品牌抢攻内地市场。在这场内销战役中,西部市场无疑成为兵家逐鹿之地。以奥康集团重庆红火鸟鞋业为例,每年有700余万双皮鞋从璧山销往广袤的西部市场。
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皮革贸易交易中心近日也将投入运营,立足重庆,辐射四川、贵州、云南等周边地区,为鞋业内销开发西部市场提供了便利,也促使重庆鞋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这场东鞋西移运动如同候鸟迁移为了躲避寒冬一样,中国鞋业寒冬已经来临,如何过冬,成为众多鞋企所直面的问题。”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说。